铁路人的三十载“摄影梦”:在列车上定格城市变迁

2021-11-23 10:41 中国新闻网

推开展馆厚重的玻璃门,一幅巨大的海报展现眼前——白色的“和谐号”穿江而过,背后是宽阔的钱塘江和两岸的高楼林立。11月,一场名为《城市的轨迹——一座城市的铁路发展史》的摄影作品展在浙江杭州开展。这场展览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铁路人——杭州铁路乔司站铁路工程师田益平。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田益平眼里,一张好作品,或许就是让每个人都能看得懂。“我觉得摄影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从司空见惯的场景里记录这些弥足珍贵的瞬间。”

对今年56岁的他而言,那段铁路情缘比摄影开始得更早。1986年从学校毕业后,田益平被分配到了杭州南星桥站工作,从此与火车结下深深的羁绊。2年后,23岁的他用攒了一年的工资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相机,一部国产品牌相机——海鸥GF胶片机,火车自然而然为了他镜头下最常见的主题。

1998年,杭州北站货场最后一列蒸汽动车的轰鸣声响起,田益平激动地按下了手中的快门键。照片中冒着白色蒸气的火车,仿佛要从画面中驶出来。“蒸汽机车的‘冒烟’瞬间是非常难得的,往往等上三四个小时都不一定拍得到这一时刻。”

随着中国铁路的不断发展,从手扳道岔到微机联锁,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气化铁路,这些变化在田益平的照片下一一尽显。田益平回忆,2006年,乔司站迎来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工程,“大家都知道,这是在为高铁做准备。”为了跟上“铁路速度”,彼时,田益平手中的相机也从胶片时代迈入数码时代。

当第一列“和谐号”开进杭州,这个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2007年4月,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和谐号”高铁开进了杭州,旅客争相与高铁合影。田益平印象很深,当时一名穿着红色毛衣的小女孩站在和谐号的车头处,双手高高举起比出“耶”的造型,笑容十分灿烂,她面前的父亲正抬起相机,单膝跪地为她记录。

而在这对父女的背后,田益平也举起手中的相机,为他们定格下了这一美好的瞬间。

乘上田益平镜头下的“和谐号”,观众可一路穿过20世纪90年代大雪覆盖的乔司站,21世纪春天铁道旁的油菜花田,云蒸霞蔚下的杭州钱江世纪新城,以及新建高铁专线旁的亚运村……

摄影展的最后,绿色的“复兴号”穿过重建于1948年的钱塘江大桥,深邃的青山与“复兴号”的绿色机身遥相呼应。如今,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列车已实现朝发夕至,坐地日行千万里的高速时代便利着每一个人。

在他身后,展出着1990年到2021年自己不间断拍摄的城市与铁路照片。一幅幅照片串成杭州三十年沧海桑田的铁路变迁史。

“我把这么多年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有些在当时看似是无意拍摄的,有些也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而愈显珍贵。对于中年人来说,一幅幅记录历史的摄影作品或许会勾起他们的回忆。对于‘90后’‘00后’,他们可以透过照片去了解那段历史。”田益平说。

在他看来,光影定格了时间,也定格下了城市发展的“圆梦时刻”。(记者 张煜欢 魏嫣然)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