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北郊15座元明清墓葬集体现身 罕见发现大量植物种子

2022-01-20 10:18 济南时报·新黄河

近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完成两项考古发掘:位于济南北郊的天桥区桑梓店街道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内一考古发掘项目清理出墓葬15座,为研究元明清时期的黄河变迁提供了新材料;位于济南东郊的飞跃大道以南一项目开发地块发现一座明代墓葬,发现保存较好的木棺和大量植物种子,在山东地区考古发现中殊为罕见。

15座墓葬发掘

为黄河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天桥区桑梓店街道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内考古发掘项目领队邢琪告诉新黄河记者,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5座,其中元代墓葬5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8座。

邢琪介绍,元代墓葬均为穹窿顶砖室墓,规模较小,由斜坡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M6、M14为双人葬,M7为单人葬,M8、M9为三人葬。随葬品组合主要为瓷罐、瓷缸、瓷碗、铜钱,M8、M6均随葬有铜镜。M6、M7、M8、M9方向一致,形制接近,应为年代相近的家族墓。

此次发现的明代墓葬方向、形制接近,出土器物组合及形制基本一致,也应是年代相近的家族墓,根据出土铜钱判断,其年代不早于明代万历年间。明代墓葬均为券顶砖室墓,平面呈甲字形,由斜坡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门均为砖雕门楼,结构较为简单。墓室顶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坍塌,内部充满淤土。葬具均为单棺,M10为双人葬,M11为三人葬。随葬品包括瓷罐、瓷缸、铜镜、铜钱等。

此外还有清代墓葬8座,其中土坑竖穴墓1座、砖室墓6座、石室墓1座,多为双人或三人合葬墓,出土器物包括瓷罐、瓷灯盏、铜钱等。清代墓葬除M13为清代早期外,其余墓葬均为清代中晚期,根据墓葬方向、形制推测,家族墓地的可能性较高。

邢琪表示,作为黄河北岸的桑梓店街道,古代墓葬多被覆盖于厚厚的淤沙之下,难以被发现。此次考古发掘是该地区首次发现并正规发掘的墓葬,丰富了济南地区元代、明代、清代的墓葬资料,为研究各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出土的瓷碗、瓷罐等器物年代分期清晰,对于断定元明时期淄博窑系的瓷器时代具有标尺作用;根据发掘区地层可知,该区域元代以来至少存在两次大规模的洪水泛滥,为研究元明清时期的环境、水文、黄河变迁提供新的材料,为黄河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一座明代墓中

木棺和种子留存至今十分罕见

近日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另一个考古项目位于飞跃大道以南一项目开发地块,考古人员在此处发现了一处明代墓葬。

负责此次发掘的项目领队房振告诉记者,该墓葬形制为方形穹隆顶石室墓,整体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构成。墓道位于南侧,平面近长方形,直壁,底部为台阶加斜坡式;墓门为双重石门,上有照墙,外设八字墙;甬道为平顶两面坡式;墓室下部呈方形,上部为圆形穹窿顶。墓内发现人骨3具,出土瓷缸、瓷罐、瓷炉、镇墓砖、铜镜、铜钱等器物。初步推测该墓时代为明代早期。

房振表示,此次发掘工作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发现,一是墓内发现一具保存较好的涂漆木棺,二是棺内人骨周围填有大量植物种子。由于该墓葬未见明显的防腐措施,木棺和种子能留存下来在山东地区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为研究当时的丧葬习俗、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记者:钱欢青)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