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济南市钢城区GDP实现338.3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7.4%

2022-09-23 09:31 济南发布

9月22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举行“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钢城区专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钢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党建方面的有关情况。

2021年钢城区GDP实现338.3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7.4%

钢城区地处鲁中腹地、汶水源头,是山钢股份、莱钢集团驻地,是省会济南的“东南门户”。党的十八大以来,钢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各领域各方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深层次变化,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日益展现。可以说,这十年,是钢城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发展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这十年,钢城区凝心聚力谋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8.3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8万元,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万元、2.3万元,是2012年的1.6倍、2.1倍,年均增长6.2%、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4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中,多次排名前列。今天的钢城,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竞争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正成。

立足特色优势 致力转型升级!看钢城如何打造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这十年,钢城区转型升级抓产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工业是钢城的支柱产业,也是最大的基础和优势。钢城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培育精品钢、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智造、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均达到千亿级,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一极,被认定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省钢结构建筑装配式住宅产业集中示范区。全力服务山钢新旧动能转换,完成10多个厂中村搬迁,精品钢、高炉绿色升级改造、智慧炼钢、5G智慧冶金等10多个项目投产,是全国最大的H型钢、齿轮钢、粉末冶金生产基地。出台工业33条等政策,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零增地”扩能提质,近年来,入选省级重点项目31个,发展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省级品牌54家,省级创新平台27家。今天的钢城,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创新能力加快提升,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济莱高铁即将通车 生态环境全省领先!钢城幸福指数不断刷新

这十年,钢城区提升能级补短板,城市面貌深刻变化。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着力打造美丽钢城。国内首条市内高铁济莱高铁2019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钢城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完成20多条道路的改造提升,消除黑灯路段101公里,铺设污水管网52公里,新增供暖面积369万平方米、供气用户5.1万户。实施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山体生态治理、水环境治理等工程,改造提升山体公园、游园13个,治理河道10余条,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86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6.5%,“推窗见绿、转角入景、出门进园”成为钢城市民的生活新常态。今天的钢城,道路更顺畅,功能更齐全,环境更优美,城市更宜居!

钢城区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420公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全覆盖

这十年,钢城区聚焦“三农”求突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畜、药、果、花、菜、闲”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000多家,全市唯一的省级现代农业(畜牧)产业园通过验收,引进了总投资17.3亿元的山东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助力打造“北方种业之都”。创建全国森林乡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12个,年内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建成金水河水库,配套建设水厂,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420公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全覆盖,创建为全省30个“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之一。今天的钢城,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钢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钢城区坚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特别是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2012年以来谋划实施民生实事109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第一,完善养老服务,让老人安享晚年

解决好千家万户关切的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钢城区60岁及以上人口6.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3.8%,其中空巢独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人,之前普遍存在“吃饭无人做、家务无人帮、生病无人看”的问题。为此,钢城区从一餐热饭入手,在214个村全部兴办了“幸福食堂”,为2200多名无人照料的困难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就餐和生活照料等服务,走出一条“全区覆盖、全科照料、财政兜底、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这一做法,也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优秀实践案例、全省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典型案例。

第二,优先发展教育,让群众更加满意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钢城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持续加大投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前教育注重普惠扩容,十年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所、总量达到7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2所、总量达到47所,公办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比达到88.8%,学前教育入园率100%,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义务教育注重优质均衡,对35处中小学校,陆续实施了校车村村通、校园温暖、标准化食堂、塑胶操场改造提升、班班通多媒体、健康照明、学科实验室配备等工程,全区所有学校实现了清洁供暖、塑胶操场全覆盖、课后延时服务、班班通多媒体,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高中教育注重提质增效,实施“振兴四中”计划和“品牌四中”工程,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是2011年的15倍,实现了由“塌陷”到“振兴”再到“品牌发展”的华丽转变。

第三,铁腕治理污染,让环境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钢城区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环保、优生态,实现了全局性、历史性、根本性的突破。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尤其是2021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4天,优良率83.3%,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4.6%,优良率、改善率排名全省前列,被评为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大汶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污水管网综合整治等工程,饮用水水源地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来越多。

工业产值占全市15%!钢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打造工业强市“强引擎”

钢城区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基础在工业、优势在工业、出路还在工业。近年来,钢城区以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区为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精品钢、装配式建筑等优势产业,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均达到千亿级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的15%,成为工业强市的重要引擎,获评“2021年度济南市推动工业强市高质量发展表现突出县”。工作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钢铁产业升级与先进制造业培育并重,优化发展结构。钢城区是全国唯一以“钢铁”命名的城市,钢铁产量占全省的15%。钢城区树立“靠钢依钢”和“依靠不依赖”的理念,着力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是产品链向中高端发展。实施总投资200亿元的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再造升级,研究开发海工用钢、稀土钢等产品,建成后精品钢产品比例将达到70%以上。二是产业链向先进制造业延伸。加强与宝武集团的合作,整合优化莱钢新旧动能转换腾挪出的1000多亩土地,推动精品钢产业延链强链,目前,欧冶炼金项目已签约落地,与宝武清能达成意向。全链条布局装配式建筑、装备智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制造业产业链,全区钢铁精深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装配式钢结构构件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风力发电主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0%,粉末新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7%。立足山钢工业副产氢优势,前瞻性布局氢能源及工业化应用产业,重点推进钢化联产等项目建设。三是创新链向高端研发拓展。近期,钢城区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合作,在钢城区成立了济南钢铁产业智能制造和战略新材料研究院,配建示范平台、研究中心、中试产业园、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推进精品钢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2021年,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1.6%。

第二,坚持引导企业转型与品牌培育并进,激活发展活力。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钢城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政府所能,持续开展“送政策进企业”“ 集中服务企业”等活动,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壮大。一是加大技改力度。推进2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78亿元,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创建市级以上智能智造示范企业13家,其中省级智能工厂2家。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成立5个产业研究院,建成省级创新平台27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1%,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增长29%左右。实施高企培育倍增行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三年翻番,达到54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了32个百分点。今年争取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0家。三是加快绿色发展。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市级绿色工厂16家。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正在争创全流程环保绩效A级企业,打造城市钢厂绿色样板。今年新申报环保绩效A级企业3家、B级企业4家、绩效引领型企业3家。四是突出品牌培育。发展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品牌企业54家、市级优质企业97家,全区“四上”企业突破600家,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37家,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第三,坚持项目引建与产业生态塑造并举,增强发展后劲。项目就是产业增量。钢城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坚持专业化招商,保姆式服务,清单化推进,集中力量开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攻坚。一是抓项目建设。先后实施重点项目657个,入选省级重点项目31个。今年是我区建设项目最多、项目质量最好、投资数额最大的一年,重点抓好8个省级、7个市级、70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40亿元。同时,策划储备项目72个,总投资425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60个。二是抓招商引资。围绕精品钢、装配式建筑等主导产业链条,引进项目752个。今年成立8个产业招商专班,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搭建“链式发展”的高速招商通道,新洽谈引进项目64个。三是抓营商环境。23个行业实现“一证准营”,88项审批事项实现“一窗通办”,项目建设“全程帮办”“容缺办理”,实现“拿地即开工”“四证齐发”,打造“钢好办”营商环境品牌。

2025年底钢城区将完成20平方公里城市更新,总投资266亿

钢城是省会济南的“东南门户”,区划调整后,特别是换届以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把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鲁中会客厅”。

一、全面启动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钢城实际,钢城区研究制定了全域城市更新五年计划,谋划启动6个单元、20平方公里城市更新,拆除建筑面积190万平米,规划建设面积371万平米,总投资266亿元,计划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作中,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着力在科学规划上下功夫。规划是城市更新的引领。钢城区研究编制了全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谋划了主城区“东拓、西改、南控、北融、中优”发展框架,促进老城更新和高铁新区、南部新城“一体两翼”联动发展,推动全域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全面构建产城融合、望山见水的总体格局。

二是着力在资金保障上下功夫。资金是城市更新的关键。在项目谋划之初,钢城区广泛对接各类机构,主动推介更新项目,围绕融资条件,与国开行、建行、邮储、民生等多家金融机构沟通,与中建、中铁、中交等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多渠道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同时,采取区级平台主导组建联合体方式,在保障项目落地基础上,实现建筑业产值、税收等指标在本地纳统。

三是着力在群众工作上下功夫。群众工作是城市更新的基础。钢城区成立城市更新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属地、职能部门、法律服务等多方联席会议制度,抓好省会与原莱芜市政策衔接,研究制定拆迁补偿工作指引。坚持群众工作法,在政策制定、规划设计,过渡房供给、安置房建设等全流程各环节,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今年以来,共拆迁3584户、9813人,占地面积3410亩,拆除97万平方米,各项工作扎实稳妥有序推进。

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品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深切的感受。为此,钢城区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的基础上,投资35亿元,推动建设一批城市品质提升项目。主要包括:投资15亿元,实施大汶河全域综合整治,治理37公里干流及10条支流,全面改善河湖生态;投资7.7亿元,改造90公里城市道路,新开8条公交线路,新增智慧公交站亭117个,开通至济南中心城区的高速直达公交,方便群众高效出行;投资5亿元,新建区中医医院、养老服务中心和区级公墓,完善民生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新建32公里污水管网,整治6处城区内涝点,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投资2.8亿元,打造13处山体公园、游园,绿化面积235公顷,提升9.3公里道路绿化,点亮城市生态底色;投资1亿元,推进20个老旧小区改造,营造良好居住环境;投资5000万元,引进新沃智慧农贸市场,全新打造南湖夜市,丰富百姓日常生活,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全面加强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高效发挥城市功能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钢城区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以开展“十大攻坚行动”为抓手,系统推进、聚力攻坚,推动城市管理迈向新水平。

一是聚焦管理顽疾抓攻坚。开展“十二项整治提升行动”,针对道路保洁、背街小巷、垃圾分类等方面问题,台账管理,集中销号,疏堵结合整治顽瘴痼疾。63条主次干道达到“六净一洁一见本色”标准;整治23条背街小巷,完成外立面出新2万平米;新建垃圾分类厢房15处、增加收集点98个,为群众创造更优生活环境。

二是聚焦市政短板抓攻坚。实施“照亮回家路”工程,改造路灯650杆,新安路灯3282杆。实施智慧城管工程,整合环境空气微站可视化检测平台、工程扬尘治理一体化智慧平台等11项数据资源,构建“一网管全城”智慧化管理模式。实施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免费为居民更换燃气软管3.6万根,免费安装联网独立式烟感报警器2.4万个,新建5处、3.2万平米街道应急联防救援站,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道全覆盖。

三是聚焦服务提升抓攻坚。推动窗口行业100%落实创建要求,一手抓硬件改善,一手抓服务提升。全域推进小区业委会和红色物业建设,开展物业管理专项整治,完善电动车停充、养老托幼等便民服务,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持续抓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今年上半年钢城区群众满意度排名居全市首位。

精彩推荐